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造成我國居民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要病因,占中國死亡人口的40%,CVD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快速攀升的趨勢,目前我國CVD患者超過 2.9 億例。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ˋ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一種單一類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Ischaemic stroke)和缺血性心臟?。↖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從1990年至2016年,ASCVD的死亡人口增加近100萬,據統(tǒng)計2016年約有240萬人死于ASCVD,占CVD總死亡人口的61%,占所有死亡的25%。
1. 人類對長期植入物的興趣起源
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據數據統(tǒng)計,美國2011年PTCA手術占外科手術數量的3.6%,僅次于剖腹產、包皮環(huán)切術和全膝置換術。但是,它的開創(chuàng)者德國心臟病學家Andreas Roland Grüntzig卻為之付出很多。
1976年,當Grüntzig第一次在美國心臟病學年會上匯報這一手術設想時,全球著名導管插入專家Spencer King博士認為這完全不可行。因為有著數年的知識理論儲備和實踐,Grüntzig并沒有氣餒于這樣的否定。克羅地亞心臟外科醫(yī)生Marco Turina博士曾描述:“我從未遇見過任何一個人像Grüntzig一樣執(zhí)著,他始終堅定自己的想法和理論。”
1977 年,Grüntzig迎來了一次機會,一位38歲的男性患者因反復發(fā)作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就診于瑞士蘇黎世大學醫(yī)院,由于對各種醫(yī)學治療效果不佳,故保存了當時的冠脈造影。發(fā)現左前降支(LAD)單支病變。在此之前,Grüntzig已經完成了外周動脈血管成形術,并花費了整整一年時間來尋找適合在冠脈內使用小型球囊治療冠心病的患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7年9月16日,Andreas Roland Grüntzig 成功地對該患者 LAD 的狹窄進行了球囊擴張,這也是世界上的首例 PCI。同年Grüntzig再次參加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并在匯報中展示了4例PTCA成功案例。匯報結束時,全場掌聲雷動。
球囊
PS:據了解國內率先開展PTCA應用是在1983年,蘇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熊重廉、蔣文平教授團隊。
2. 裸金屬支架的誕生
3. 藥物洗脫支架的誕生
4. 可降解支架
素材來源:
雪球網、百度百科、Medscape、生物探索;器械之家整理編輯
END
評論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